但曹丕最终都没有被接纳,公孙渊如今果然发动叛乱。

    不管刘晔是不是料事如神,也不管曹丕认不认错,当人家提前提醒的问题爆发时,君主总得拿出个‘知错改错’的态度来。

    接下来应对朝廷艰难的时局,还需要这位颇有见识与智慧的臣子继续出谋划策。

    所以,原本这个刘晔挤不进的圈子,因为公孙渊的叛乱而被抬了进来。

    宗室、士族都照顾之后,则是曹丕自己的心腹了,也就是陈群、吴质。

    陈群比较复杂,他是曹丕的四友之一,但同时也是典型的士族。

    不过华歆作为士族领袖本身并不强力,即便把陈群完全算作士族,也没有打破与宗室之间的平衡。

    实际上,陈群也是替补,曹丕最先想到的是司马懿。

    曹操当年对他说,年轻一代中,司马懿的军略是第一,曹丕自己观察也是如此。

    而今曹真被诸葛亮压着打,局势不妙。

    曹丕不得不相信很可能大魏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能够对付诸葛亮的,只有司马懿。

    然而派出去召回司马懿的信使还在路上,曹丕觉得自己可能坚持不到那个时候,只能退而求其次让陈群先来盯上。

    至于吴质,则是曹丕颇为放心的心腹。

    首先他出身“单家”,也就是庶民,他连寒门都算不上。

    而又不能“与乡里相浮沉”,腿脚不利索跪不下去,融入不了士族圈子。

    纵然后来曹丕征吴质为官,亦“不为乡里所饶”,常常有举报弹劾他的。

    吴质在朝堂上基本没有盟友,他的富贵全都是曹丕的隆恩。

    他只能依靠并拥护曹丕和曹丕选择的继承者。

    所以,虽然曹丕已经病重,但从这个安排上仍然能看出他过硬的政治手腕。

    孙资、刘放二人则是以侍中的身份记录着现场所有人的一言一行。

    当曹丕说出辅保新君的时候,众人纷纷下跪:

    “虽时局稍困,必以匍匐之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