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殿中间站着数人,全都躬身拱手聆听圣训。

    此时此刻,众人心里哪里还不清楚,这此面圣,如同托孤。

    他们是分别是曹休、曹彪、陈群、吴质、华歆、刘晔,以及负责记录的孙资、刘放二人,总共八人。

    其中曹休、曹彪是毫无疑问的宗室。

    曹休是军事三巨头之首,夏侯尚重病躺下,曹真在西边被汉军困住之后,他可谓是曹丕唯一能调回来的顶梁柱。

    而东线的边防任务,现在由曹休的次子曹纂暂时掌管。

    之所以不选长子曹肇,是因为他虽然号称有当世才度,但是并不怎么擅长军略。

    而曹纂不一样,从小喜欢军旅,曹纂还是个大力士,能力举千钧。

    于是曹丕把他封为列侯,官拜殄吴将军,让他暂代其父,然后把曹休叫回来托付大事。

    至于曹彪,他则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也是曹丕的亲弟弟。

    他比曹丕小八岁,当年曹丕未继位的时候,他也是跟曹丕关系比较好。

    所以在众多亲兄弟中是极少的被曹丕信任的人。

    黄初三年,其被封为弋阳王,后来改封为吴王,是货真价实的大魏吴王。

    曹彪本人有勇烈,且对皇位没有欲望,又忠心维护曹氏宗族的利益,这便是曹丕决定把他叫来的原因。

    虽然最先想叫来的是曹真,但是他来不了,便由曹彪替补。

    与宗室相对的则是士族代表华歆、刘晔。

    其中华歆便是当下的士族领袖,即便曹丕不打算把他任命为托孤大臣,这种场合也得把他叫来做个见证。

    这是规矩,否则士大夫群体闹事的话,只会给新君添麻烦。

    而刘晔之所以会在这里,则就是偶然事件了。

    当初,辽东公孙渊胁逼叔父公孙恭让位,自立为辽东太守的时候。

    刘晔认为公孙氏占领辽东很久,恃著海和山的阻隔,可能会像胡族一样难以制约,甚至发动叛乱。

    上书建议朝廷应趁公孙渊初登位,出其不意出兵讨伐,并开设悬赏引诱他的反对者协助,如此一来,可能未必开战就能解决辽东割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