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才连忙郑重一礼,“如今,汉中局势已稳,而大帅众望所归……波才代汉中臣民劝进!”

    李汗青静静地望着郑重其事的波才,稍一犹豫,最终却轻轻地摇了摇头,“时机未到啊!”

    说罢,他转身便走,“奉先,立刻去叫杨部长、郝部长和钟主事前来训导部议事!”

    “诺!”

    跟在后面的吕布连忙答应一声,匆匆而去。

    波才心有不甘,连忙又有再劝,“大帅……”

    李汗青却轻声打断了他的话,“古语有云: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我等何必急于求成?”

    说着,李汗青突然声音一扬,“去右侧偏殿吧!本帅此次回来是为了办学一事!”

    见李汗青态度坚决,波才不好再劝,只得快步跟了上来,“办学一事?不知大帅有何章程?”

    李汗青步履不停,“本帅准备办三所新式学堂,具体章程等人到齐了再议!先进去,说说训导部近来的情况……”

    说着,他迈上大殿前的台阶,径直走向了右侧偏殿。

    进得偏殿,李汗青坐到主位,波才坐在下手位置,开始汇报起了训导部近来的情况。

    当然,并无大事。

    毕竟,各部每遇大事,都会先派人去沔阳向李汗青请示。

    不多时,杨赛儿、郝贵和钟繇匆匆赶来,见过礼,各自汇报了所部的近况,会议正式开始。

    主位上,李汗青神色肃然,声音凝重,“我军本是流民队伍,军中虽然也有寒门儒生,世家子弟,但人数总归有限,眼下汉中诸事铺开,各部人手便已捉襟见肘,本帅在沔阳这些天常有无才可用之感呐!”

    闻言,钟繇连忙起身一礼,“大帅,天下之大不乏英才,我军在西城之战和安众之战俘获的汉军将士中便有可用之才,荀攸、苏固……”

    荀攸出身颍川荀氏,才名尚在他钟繇之上,苏固虽然出身寒门,却一路做到了汉中郡守,自有一番才干,虽然两人都因不肯投诚而被李汗青弄去挖矿了,但是钟繇却极为看中两人,此刻便趁机举荐了两人。

    在他看来,把这样的人才弄去挖矿确实浪费。

    但是,还未等他把话说完,李汗青便打断了他,“可是他二人已有投诚之心了?”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即便荀攸、苏固再有才干,只要他们无心投诚,那就免谈!他们若想继续做汉廷的忠臣良将,那就给我继续挖矿!

    钟繇自然能听明白李汗青的意思,顿时神色一滞,有些犹豫起来,“矿洞里暗无天日,工作繁重……想来他们已经能够认识到错误了!要不然……下官这就派人去接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