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瑶喜欢吃烤地瓜,不太喜欢吃煮的。但人家把地瓜说得这么好,不吃感觉对不起自己。

      接过来、咬一口,的确如她所说既面又甜,还没有弦子。

      “你们啥前儿还去,帮我买一百斤。”

      “正好,我明儿我就去那边,我两个亲家也要买地瓜,顺道帮你捎回来,直接送家吗?”董三顺一点都不嫌麻烦的问。

      “送家行,送店里桂兰还得往家倒腾,明儿中午你在家不?”

      “够呛,明儿我要去学校给学生们拍寸照,孩子们中午在店里。”

      “行,明儿我去店里找旺民和旺家。”董三顺满口应下。

      他媳妇见程瑶的地瓜吃完了,热心的还要再拿,被程瑶婉拒了。

      “别的,这东西吃多了烧心。”

      董三顺媳妇闻言没有强求,有些人的胃是不太好,吃点粘的、糯的就难受。

      离放学还有一会儿,俩女人便闲话家常。基本都是董三顺媳妇在说,程瑶是个聆听者。

      自打他们家小儿子有了正式工作后,这说亲的就一个接一个。前阵子小儿子成家,他们两口子就把家分了。两口子目前能挣、能走,所以哪个儿子都没有跟,就他们俩守着文具店,吃住都在这边。

      也算挺明智的,孩子们结婚就有自己的小家,以后凡事肯定都得以小家为主。再在一起住难免各自藏心眼,倒不如现在分了,远香近臭。

      “……分家以后我和三顺现在老有干劲儿了。就寻思多干一些、多攒一些,将来哪个孩子需要帮忙,我们也不至于跟着着急。”

      很符合当下这个年代的父母的想法。说的不多、做的多,嘴硬心软。

      “行,分了挺好,你们给他们掌握好大方向,其他的总得他们自己来,谁能跟谁一辈子啊。”

      “说的就是嘛,我也这么想。你家老大咋样了?在部队还好吗?”

      “挺好的。”程瑶将李旺国在建电站的事情讲了一下。

      董三顺媳妇听了不住颔首,赞同的道:

      “在部队学门手艺是真不错,现在缺电工,好多中专毕业的直接就是小领导,旺国转业回来肯定也不能差。”

      “那就不知道了,看他自己吧。不过肯吃苦就是好事儿,比之前成熟、稳重多了。”

      说话间高二放学了,程瑶告别董三顺两口子,去到门口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