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童贯坐在空空的米店。

    他一手拿着果脯,一手拿着捷报,身前是一炉龙涎香。

    几个月的战乱,耗尽了城中的粮食,粮商们很自然的开始囤货居奇,米价腾贵,怨声载道。

    粮商们醉心于发财,却忘了童枢密未曾打点孝敬。因此童枢密也不介意客串一次为国为民的忠良,亲自带了亲兵,一家家上门拿人,主事的当街问斩,连斩七家粮商,将其囤积的粮米全数搜刮出来,半价售予百姓。

    当然,这个半价,是基于粮商涨了十几轮后的价格。

    至于所卖银钱,童大人难道白白做这回忠良?自然尽充私囊,算作自家的辛苦费也。

    看着又一间卖空的米店,童枢密内心充盈:百姓得了活命粮,老夫赚了上百万,简直两全其美。

    唯一不美的是粮商,可是谁叫他们囤货居奇?

    不见斩了弃市后,百姓们纷纷往尸体上吐口水,口口声声欢呼童青天么?

    想到这里,童贯眯起了眼睛,惬意地咬一口果脯,慢慢咀嚼。

    毕竟也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在这年代,称得上一声高寿。

    虽然偏爱以铁血悍将的形象示人,但苏州的蜜饯做的实在诱人,对于一个老人来说,阴湿的雨天里,舌尖缠绵一抹久久不散的甜香,实是莫大的慰籍。

    果脯甜。

    赚钱香。

    捷报又甜又香。

    捷报是辛兴宗派了快马送来的,这厮进军倒是十分利索,似乎也要学老曹甩掉中军主力的套路——童贯大军还在苏州未动,他已接连抢下秀州嘉兴、崇德二县,实可谓兵贵神速。

    童贯见辛兴宗立功,兴致颇高。这是什么缘故呀?

    原来辛兴宗的亲爹辛叔献,乃是西军宿将,有名的文武双全,武职做到都统制,文职做到湟州知州,对童贯忠心耿耿,素为童贯所重。

    辛叔献一生戎马倥偬,忙里偷闲,生了四个好大儿,依次叫做辛兴宗、辛企宗、辛道宗、辛永宗,还有一个侄儿辛彦宗,合称辛家五虎。

    这辛家五虎算是童贯看着长起来的,被他视作真正嫡系,这番打得仗好,回头便有借口提拔重用。

    看官不禁要问,这个辛兴宗,怎么就打得这么好呢?

    却说辛兴宗此前在中军帐中,力拔头筹,抢下先锋之任,次日便同熙河兵另一员主将杨惟忠,领他本部两万人马,出发杀向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