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虎答道:“西六师改编为中军,以拱卫各关中要地之安全。以孤之见,当并虎贲师入中军,以守镐京,另从西六师中挑选五师,轮守其余丰京、豳、潼关、岐山、陈仓等五处要隘!”

    “妙极,如此颇妥,”周王静赶在太傅之前抢白道,“便依太保!”

    召公虎心中惊喜,看起来,周王静似乎对此方案十分赞成,以至于虢公长父还未及发难,便被打断。

    虢公长父耸耸肩,悻悻问道:“那……东八师如何分拆?”

    召公虎朗声道:“东八师中,挑选出精锐者六师,改编为上军——拱卫洛邑之王城、成周二地,另有制邑虎牢、函谷、宛洛、武关等四大隘口,皆需轮值把守。凭东都地势之险,加之如此调度,则洛邑必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下军如何?”虢公长父麻木地问着。

    “南仲于邽邑、太原、固原三地本各署一师,今再从西六师、东八师抽调剩余三师,增援西线。小司马练兵有方,必可使此三处战略要地倍增其军,以固边防。”

    这是召公虎和尹吉甫多次商讨后的最佳结论,三军各有所守,若能用人得当,其实力远超过原先成周八师和宗周六师的编制。毕竟,三军可以互相救应,相当于增加一道保险。

    周王静大喜:“准奏,现有十八师便如此编为中军、上军、下军!”

    既然众人对改师为军的变革没有异议,那由谁出任这三军主帅和将佐、司马,便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周王静早已准备好三条兵符,乃是原先西六师和东八师的虎符重铸而成。

    中军和上军的主帅人选毫无疑义,自然由太保召公虎和太傅虢公长父担纲,二人本就是原先宗周和成周王师主帅,责无旁贷。

    周王静手持兵符,缓步降阶。“中军固守镐京,为天下防务之重,必由太保出任中军帅不可。”言罢,将中军兵符交到召公虎手中。

    “召虎鞠躬尽瘁,不辱王命!”召公虎领符拜谢。

    周王静又取出上军兵符:“上军居王畿之东,防御夷、蛮于东南,镇抚诸侯于中原,余一人赐其名曰‘南国之师’,上军主帅一职,非太傅莫属!”

    “臣领命。”虢公长父也正色接符。

    接下来,下军主帅花落谁家,便是最大的悬念。

    按照大周祖制,最适合带兵者是三公之首的太师,昔日武王伐纣,便是由齐太公吕尚担任太师。成王之时,周公旦和召公奭分别担任太师和太保,直至世袭罔替。

    如今周定公薨后,太师之职暂缺,代领兵权呼声最高的,无疑是在西陲履立大功的新任太宰尹吉甫。“文武吉甫”之声名远播,对于四夷有极强的威慑力,下军主帅之位,召公虎窃以为非尹吉甫莫属。

    不料,周王静手持下军兵符,却从尹吉甫身旁走过,径直来到虢季子白跟前:“大司马,下军帅一职,便交你出任罢!”

    此任命一出,明堂之上瞬间沉默——周王静没有选择尹吉甫,而是让虢氏父子各领一军,着实出人意料。这么一来,大周兵权有三分之二旁落,此举无疑是针对召公虎和布衣大夫的制衡之策。周王静君心难测,果然是个玩弄权术的好手。

    虢季子白显然也对此始料未及。下军虽还未整编,但未来是六个师、一万五千人的编制,相当于整个西六师的兵力。要知道,按此前兵制,统帅六师是三公才有的荣耀。虢季子白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地捧过下军帅兵符。

    周王静不忘嘱咐虢季:“南仲将军升任小司马,正是你之属官,二位须当小心谨慎,确保西线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