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家赀不够?”梁媌仿佛猜到了儿子的心思。“这个你不用担心,离你傅籍还有几年,阿母吃点苦,多织点锦,到时候一定能攒够的。”
梁啸苦笑。他虽然不知道阿母的信心从何而来,但她肯定把这件事想简单了。据他所知,汉朝实行察举制,也就是经常说的孝廉。孝廉者,孝子廉吏也,一个郡每年才一两个人,比推荐上大学还难,哪里会轮到他这种穷小子。
家赀只是入吏的基本条件,并不代表有家赀就能入吏,更何况入吏和封侯拜将还有天壤之别。老娘显然把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以为勤劳真能致富,达到了家赀标准就能入仕,真是够天真的。
他站了起来。“阿母,我去谢楚婆婆,你把鸡蛋……鸡子吃了吧,发家致富的任务就靠你了。”不等梁媌说话,他就溜了出去——他实在是咽不下那油洼洼的荷包蛋,只能走为上策。
“嘿,这孩子……”梁媌本想叫住梁啸,见梁啸已经走了,只得作罢。她看看陶碗里的鸡蛋,摇摇头,欣慰的笑了起来。“这孩子长大了,知道孝顺阿母了。”
……
梁啸抓了一只鸡,出了门,直奔楚婆婆家。楚婆婆与梁家不在同一里,梁啸出了家门,还要出里门。他以前在资料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描述,可是现在亲眼看到路两侧高高的里墙,他还是感慨不已。
如果他记得不错,这广陵城就是后世“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州市。与他印象中遍布商业区的城市不同,这时候的市场与居民区是分开的,沿街全是整齐划一的里墙,并没有什么店铺,路上也没什么行人。
正是春耕的时候,大部分成年人都出城种地去了,即使是未成年孩子,也会一同下地,力所能及的做些农活——农家生活紧张,养不起闲人——只有梁啸这样的无赖少年才会无所事事,到处闲逛。
梁家没有地,因为梁家是单亲家庭,没有壮劳力。梁啸的母亲梁媌织得一手好锦,却不擅长耕种,所以她一直没有占田,只靠织锦为生。这大概就是她希望梁啸做官的原因——总不能指望儿子继承织锦手艺,那可是女人干的活。
不过,据梁啸残存的记忆可知,“他”可不是什么红花少年,说得更直接一点,真正的梁啸是个无赖,偷鸡摸狗对他来说都是小儿科,踹寡妇门,挖绝户坟之类的缺德事他也没少干。夺舍时,他正在盗墓,也不知怎么回事,就晕了过去,醒来就变成了现在的梁啸。
他是被荼牛儿从西郊的金匮山背回来的,那里是广陵县风水最好的地方,坟茔也最多。只不过荼牛儿没有告诉梁媌这件事,梁媌可能并不知道他是个混混,还当他是乖宝宝呢。
很显然,他有一个溺爱他的母亲。
梁啸去了一趟楚婆婆家,楚婆婆不在家,大门锁着,也不知道又去哪儿骗钱了。梁啸便提着鸡,按照记忆中的路线,摸索着向西走,准备出城去西郊。城西是无赖们集中的地方,如果他猜得不错,荼牛儿十有八九会在那里厮混。
出了城,偶尔一抬头,梁啸愣了一下,恍如隔世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
眼前是一片汪洋,无边无际的水,一直延伸到天边。水边芦苇丛丛,水面帆影如织,一派泽国风光。
“这……这是长江啊。”梁啸愣了半天,才慢慢反应过来,真切的意识到自己现在是在汉代的广陵城,而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扬州市。浩浩荡荡的长江直达城下,后世的繁华城市连影子都没有,只有一片宽阔的水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慢慢的浮出水面。
梁啸走到水边,远眺长江,想看看对面的北固山。很可惜,他什么也没看到,就像他母亲梁媌所期盼的辉煌前程,一点影子都没有。
“我晕,前程渺茫啊。”梁啸不由自主的拽了一句文:“念天地之悠悠,怎能不怆然泪下。”
“年轻人,看你一表人材,天生异相,怎么如此没志气。啧啧,着实可惜了这副好皮囊。”
身后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梁啸回头一看,是一个穿着半旧赭衣的囚徒,胡子拉碴,面庞瘦削,还瞎了一只眼,只剩下一只右眼。不过,仅剩的这只右眼却精光四射,凌厉逼人,看得梁啸不由得心生寒意。
“你是……”
梁啸苦笑。他虽然不知道阿母的信心从何而来,但她肯定把这件事想简单了。据他所知,汉朝实行察举制,也就是经常说的孝廉。孝廉者,孝子廉吏也,一个郡每年才一两个人,比推荐上大学还难,哪里会轮到他这种穷小子。
家赀只是入吏的基本条件,并不代表有家赀就能入吏,更何况入吏和封侯拜将还有天壤之别。老娘显然把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以为勤劳真能致富,达到了家赀标准就能入仕,真是够天真的。
他站了起来。“阿母,我去谢楚婆婆,你把鸡蛋……鸡子吃了吧,发家致富的任务就靠你了。”不等梁媌说话,他就溜了出去——他实在是咽不下那油洼洼的荷包蛋,只能走为上策。
“嘿,这孩子……”梁媌本想叫住梁啸,见梁啸已经走了,只得作罢。她看看陶碗里的鸡蛋,摇摇头,欣慰的笑了起来。“这孩子长大了,知道孝顺阿母了。”
……
梁啸抓了一只鸡,出了门,直奔楚婆婆家。楚婆婆与梁家不在同一里,梁啸出了家门,还要出里门。他以前在资料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描述,可是现在亲眼看到路两侧高高的里墙,他还是感慨不已。
如果他记得不错,这广陵城就是后世“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州市。与他印象中遍布商业区的城市不同,这时候的市场与居民区是分开的,沿街全是整齐划一的里墙,并没有什么店铺,路上也没什么行人。
正是春耕的时候,大部分成年人都出城种地去了,即使是未成年孩子,也会一同下地,力所能及的做些农活——农家生活紧张,养不起闲人——只有梁啸这样的无赖少年才会无所事事,到处闲逛。
梁家没有地,因为梁家是单亲家庭,没有壮劳力。梁啸的母亲梁媌织得一手好锦,却不擅长耕种,所以她一直没有占田,只靠织锦为生。这大概就是她希望梁啸做官的原因——总不能指望儿子继承织锦手艺,那可是女人干的活。
不过,据梁啸残存的记忆可知,“他”可不是什么红花少年,说得更直接一点,真正的梁啸是个无赖,偷鸡摸狗对他来说都是小儿科,踹寡妇门,挖绝户坟之类的缺德事他也没少干。夺舍时,他正在盗墓,也不知怎么回事,就晕了过去,醒来就变成了现在的梁啸。
他是被荼牛儿从西郊的金匮山背回来的,那里是广陵县风水最好的地方,坟茔也最多。只不过荼牛儿没有告诉梁媌这件事,梁媌可能并不知道他是个混混,还当他是乖宝宝呢。
很显然,他有一个溺爱他的母亲。
梁啸去了一趟楚婆婆家,楚婆婆不在家,大门锁着,也不知道又去哪儿骗钱了。梁啸便提着鸡,按照记忆中的路线,摸索着向西走,准备出城去西郊。城西是无赖们集中的地方,如果他猜得不错,荼牛儿十有八九会在那里厮混。
出了城,偶尔一抬头,梁啸愣了一下,恍如隔世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
眼前是一片汪洋,无边无际的水,一直延伸到天边。水边芦苇丛丛,水面帆影如织,一派泽国风光。
“这……这是长江啊。”梁啸愣了半天,才慢慢反应过来,真切的意识到自己现在是在汉代的广陵城,而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扬州市。浩浩荡荡的长江直达城下,后世的繁华城市连影子都没有,只有一片宽阔的水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慢慢的浮出水面。
梁啸走到水边,远眺长江,想看看对面的北固山。很可惜,他什么也没看到,就像他母亲梁媌所期盼的辉煌前程,一点影子都没有。
“我晕,前程渺茫啊。”梁啸不由自主的拽了一句文:“念天地之悠悠,怎能不怆然泪下。”
“年轻人,看你一表人材,天生异相,怎么如此没志气。啧啧,着实可惜了这副好皮囊。”
身后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梁啸回头一看,是一个穿着半旧赭衣的囚徒,胡子拉碴,面庞瘦削,还瞎了一只眼,只剩下一只右眼。不过,仅剩的这只右眼却精光四射,凌厉逼人,看得梁啸不由得心生寒意。
“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