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看着电视里面的这些画面,对于自己的这个国家,心里可是充满了无限的热爱。
要知道一个国家,从一清二白,到现在的繁华盛世,仅仅只过去了几十年,真的是不容易。
杨萌虽然没有经历过,自己父辈他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那一段艰难岁月。但是对于这个国家从前的贫穷,可是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因为杨萌小的时候,也吃过那种红薯丝和大米混到一块煮的那种饭。
特别是当那种,有点烂了的红薯晒成的红薯丝,掺杂在其中的时候,那个味道苦得你简直难以下咽的。
别人都说六岁之前的记忆,基本上每个人都回忆不起来。但是杨萌觉得这些人说的话,有点不切实际。
自己不但六岁之前的事情,记得不少,而且一直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晰晰。
当然,这一段时间,也仅仅是从自己的父亲去世的时候起。
也就是自己三岁以后的记忆,自己能够记得清楚,三岁之前的记忆,自己确实也是回忆不起来了。
所以在33年的记忆当中,杨萌作为一个见证者。亲眼实见的见证了自己的这个国家,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的!
责任田承包到户,那是1980年的事。其他的地方,杨萌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责任承包制才到户的。
但是自己的这个村落,就是从1980年承包到户的。
那一个冬天,在生产队吃了最后的一顿大锅饭,所有的村民拿着绳索竹竿,高高兴兴的去田地里面丈量自己家,应该分到的那份田地。
那个火热的场面一直到如今,也还回荡在杨萌的脑海中间,一直挥之不去。
杨萌作为一个七八岁的萝卜头,在那个年代也有了自己的一份口粮田,那个时候杨萌的奶奶还在世,所以家里面的口粮田,是三个人的。
当时村里的人口,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责任承包制到户以后,家里面三个人的口粮田就分了两亩四分田。
杨萌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干爹这么推崇备至,就是因为在口粮田分配到户以后,头一年种植的还是一个老的品种,叫做农垦五八。
到了秋天收获的时候,折算下来每亩的平均产量只有420斤。
可是到了第三年,在种植晚稻的时候,就开始种植干爹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叫做湘优63。
杨萌清楚的记得那一年的收获,是自己从小长到那么大以后,家里收获得最多的一年。
光稻谷的产量,两亩四分地就收了2200斤稻谷。
在那个年代,这是了不得的收获。
要知道一个国家,从一清二白,到现在的繁华盛世,仅仅只过去了几十年,真的是不容易。
杨萌虽然没有经历过,自己父辈他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那一段艰难岁月。但是对于这个国家从前的贫穷,可是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因为杨萌小的时候,也吃过那种红薯丝和大米混到一块煮的那种饭。
特别是当那种,有点烂了的红薯晒成的红薯丝,掺杂在其中的时候,那个味道苦得你简直难以下咽的。
别人都说六岁之前的记忆,基本上每个人都回忆不起来。但是杨萌觉得这些人说的话,有点不切实际。
自己不但六岁之前的事情,记得不少,而且一直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晰晰。
当然,这一段时间,也仅仅是从自己的父亲去世的时候起。
也就是自己三岁以后的记忆,自己能够记得清楚,三岁之前的记忆,自己确实也是回忆不起来了。
所以在33年的记忆当中,杨萌作为一个见证者。亲眼实见的见证了自己的这个国家,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的!
责任田承包到户,那是1980年的事。其他的地方,杨萌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责任承包制才到户的。
但是自己的这个村落,就是从1980年承包到户的。
那一个冬天,在生产队吃了最后的一顿大锅饭,所有的村民拿着绳索竹竿,高高兴兴的去田地里面丈量自己家,应该分到的那份田地。
那个火热的场面一直到如今,也还回荡在杨萌的脑海中间,一直挥之不去。
杨萌作为一个七八岁的萝卜头,在那个年代也有了自己的一份口粮田,那个时候杨萌的奶奶还在世,所以家里面的口粮田,是三个人的。
当时村里的人口,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责任承包制到户以后,家里面三个人的口粮田就分了两亩四分田。
杨萌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干爹这么推崇备至,就是因为在口粮田分配到户以后,头一年种植的还是一个老的品种,叫做农垦五八。
到了秋天收获的时候,折算下来每亩的平均产量只有420斤。
可是到了第三年,在种植晚稻的时候,就开始种植干爹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叫做湘优63。
杨萌清楚的记得那一年的收获,是自己从小长到那么大以后,家里收获得最多的一年。
光稻谷的产量,两亩四分地就收了2200斤稻谷。
在那个年代,这是了不得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