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看出来,刘蝉当时绝对不傻,至少在做上皇帝那个位置之前,他绝对不傻,相反的,他还有过人之处。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这是刘备对自己这个大儿子刘蝉的评价,他自己的儿子怎么样,他心里头没有一点儿数么?

    他当然再清楚不过。

    “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是诸葛亮对刘蝉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刘蝉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傻的呢?

    是他在坐上皇帝那个位置的时候,那时候他老子刘备死了,大权在谁的手上?肯定不在他手上,因为旁边还有一个诸葛亮。

    当时的诸葛亮是大权在握,他刘蝉敢出来要回本来应该是属于他的权力么?

    除非他是傻子。

    他不敢对付在那个时候的诸葛亮,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诸葛亮没有造反,他选择辅佐这个少主,是因为自己功名一世,不敢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而刘蝉都不用自己动手的,整天呆在后宫抱着美女喝花酒,这蜀国照样是他的,何乐而不为?

    所以,他选择装傻充愣,反而还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这个相父诸葛亮去管理,然而这也确实没有错,蜀国在诸葛亮的管理之下,很强,国泰民安。而这天下依旧还是刘家的天下,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

    这是在他当上皇帝之后,诸葛亮还在世的时候,他选择了当个傻子,成天逍遥自在,说是他没有抱负也好,说是他怕诸葛亮也好,但是却不能说他傻。

    而诸葛亮最后好说歹说终于死了,这时候,按照道理来讲,原本一直以来都在装傻充愣的刘蝉,这个时候应该勇敢的站出来,把大权都揽在自己的手中,然后将国家治理得强大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

    这才是剧本应该有的,而且这种剧本,在华夏的古代帝王家族史上,并不少见,短暂的一时容忍,并不能说明懦弱,更不能说明他傻。

    聪明是聪明,但是和有没有政治才能是两码子事,一个数学竞赛冠军聪明吧?肯定是聪明的,但是你让他去治理一个国家,他不见得能行。

    所以刘蝉也不能说他傻,只不过是没有政治才能而已,不过他善于用人,至少在诸葛孔明死后的七年里头,蜀国依旧是没有衰亡。

    最后蜀国败给了魏国,不是说当时的蜀国国力衰微已经走到了末路,绝对不是,当时蜀国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但是刘蝉依旧是自个儿投降了。

    王隐在《蜀记》中讲:

    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刘禅这样注重国人现实利益的政治家,与“打肿脸冲胖子”的面子政治家所不能同日而语。

    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

    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