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始皇这番话,李念心里生出一种很乐的怪异感,因为“卖官鬻爵”这事儿,历史上的始皇帝也干过,据说还是始皇给开的先例。

    现在始皇评价刘宏卖官鬻爵,有种乌鸦笑猪黑的幽默感,当然,始皇帝卖官鬻爵还是和刘宏有所不同。

    注意到李念那古怪的神色,始皇哪部明白,他问道:“怎么,你所知历史上的那个朕也做过此事?”

    但为了给另一个历史上的自己找补,也是出于对自己的自信,始皇又补了句:“想必他卖官有重大缘由!”

    谁卖官鬻爵没缘由啊?

    李念道:“臣所知历史上的那位陛下,确实卖官鬻爵过,还被认为是开了卖官之先河,为后世王朝仿效。”

    这话听得始皇颇有些无言,他觉得这帮人肯定是自己本身就想卖官鬻爵,然后将那位秦皇拉出来背锅,难道没有那位秦皇开先河,这帮家伙就不会卖官鬻爵了?

    他都能猜到那些君王是怎么想的:卖官鬻爵不是我等首为,秦始皇早已做过,我们只是仿效,根源还在秦始皇开了这个不好的头。

    “但那位陛下卖官鬻爵是为救灾,且令为‘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对卖官有限制,而刘宏则不一样!”

    听到这话,始皇心里瞬间舒坦了不少:朕就知道,另一个朕卖官鬻爵必有重大缘由,和那汉灵帝刘宏是不一样的。

    “其卖官相当之狠,明码标价,不仅售卖郡守县官,连公卿也在售卖之列,后来的魏武帝之父便是靠这条路子买得了一‘公’位。”

    这汉灵帝刘宏也当真是个人才,公卿为国家之要员,位高而权重,几乎是皇帝下最高的权力,竟被刘宏以此标价售于他人?

    倒是那魏武帝,应是历史朝代歌诀中“三分魏蜀吴”的“魏”有关,能被李念特意说出,当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

    李念继续道:“通过卖官鬻爵,刘宏敛聚了不少财货,与其亲近的宦官也已个个吃的盆满钵满,而这也是刘宏之过其二、宠信宦官十常侍,使其等成为东汉末年的巨贪,连在外领兵打仗的将领都需要向他们行贿,才能将战功报告到朝廷。”

    “也即是将领会领军打仗、有战功还不行,还得在朝中有人为他说话,让他的战功能被呈报上去才行,而十常侍与刘宏亲近,自然是说话上佳的人选。”

    “若不向十常侍或其手下行贿,纵有天大的战功,也不会为朝中所知,也就更不会得到朝廷重用。”

    这给蒙恬气笑了,什么鸟朝廷,也太黑了,将领在拼死拼活地作战,还要给这帮宦官阉人行贿?不行贿,天大的战功也不能作数!

    蒙恬道:“如此作为,东汉不亡,无有天理!”

    李念点头道:“从历史看,东汉灭亡是必然之事,但刘宏宠信宦官也有原因,刘宏并非通过太子身份即位,且其即位时年龄不大,在朝堂和宫内根基薄弱,未有足够心腹。”

    “而后宫、外戚、朝臣都不太好成为刘宏的心腹,后宫外戚之危害不必多言,那时的朝臣同样非善类,其等多出于世家豪强,重名望好清谈,在其等心中,家族更胜朝廷和君王。”

    “这些人张嘴言天下,闭口谈苍生,常站在道义上指责劝谏君王,可没几人真想为君王和天下做事,实则只是为他们私利。”

    “这类人自然也很难让刘宏信任,而摒除这几类人,宦官便成了较合适的人选,而选宦官有很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