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船回来的第三天,正好是老爷子乱世七七第四十九天。

    清晨六点天还未亮.大伙点燃火把,在起伏的山路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与呜呜咽咽的唢呐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凸显葬礼的凄凉与庄重。李铁船手捧父亲画像,他两个哥哥捧着香灰盆和香妒跟在后面,再往后是王夫人与3房儿媳妇,小李准等孙辈跟在后面,全族后人一长串浩浩荡荡走在山间小路上,在事先挖好的土坑墓前,已用一条石板立好了墓碑,墓碑下两只大大的石刻乌龟,阴阳先生主持整个仪式,众晚辈按辈分大小依次序都下跪磕头进香,全过程大约花了半个小时。

    在当地,红喜不请不到,但白喜却可不请自到。早晨来了很多人,八点钟,李家院坝摆起了流水席,有18张方桌,整整坐了三轮才答谢完所有参加葬礼的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老人去世要摆酒席谢恩,称之为白喜,意思老人入土为安,不再遭受人间苦难。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忠厚老实善良友爱的李大春就轰轰烈烈结束了人间的苦难进入了幸福的天堂,朝廷封李大春为大夫直威将军。

    李铁船三年的丁忧期开始了,这3年里官员是没有工资的,其官位也由候补官员补上。官员3年丁忧期满,到北京吏部候补,待有空缺时经其他官员保荐才能正式上任。官员丁忧期,除少部分读书写作无所事事外,大多数会选择到本地塾学堂授课获取报酬。

    李铁船也不例外,他在自己院东又修了5间平房做学堂,亲自教授本家族小孩学习。由于家族孩子太多,他只好教稍大点孩子,小李准等小孩岁数太小,只得另请老师来学堂授课。

    李铁船在教学之余,走遍了山村活水沟方圆50里的所有地方,这里山并不高坡度也不大,但参天的树木漫山遍野,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各种昆虫漫天飞舞,是鸡鸭十分喜爱的食物。他从北京带回了大量种类繁多的书籍,里面就有不少农业养殖、蚕桑纺织、鸡鸭鱼方面的技术。

    他首先将后山的竹林围起来,在上面搭个简易茅草棚避雨,从邻近村子选择体格健壮体型庞大的鸡鸭作种鸡种鸭,将农村的烂苞谷、烂红苕等粮食作饲料,建起了一个上有300只鸡的中型鸡棚。再将活水沟的水引起来,在低洼外开挖了面积大约10亩一米深度的大水塘。每天将鸡棚的粪便用水冲入水塘,然后在水塘里放入许多草鱼、鲫鱼鲤鱼等小鱼苗,水面又养了不少鸭子和大鹅。

    这样一来,鸡鸭鱼粪便不但没有臭味,反而相互成了食物链条,彼此共处共生相互成长,初步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生态系统。

    从此小李准家里鸡鸭鱼不断,极大改变了全家的生活质量,同时卖出的鸡鸭鱼及蛋类也赚取了不少银子。

    华蓥山每户人家房前屋后都有大片竹林。这漫山遍野的竹子除少量细小的凉竹子,大多数是毛竹。长短粗细一致的凉竹一般用来编织凉席,在炎热的夏天,摆放在两根长条木凳上,人睡在上面,上下通气,特别舒服,几乎一人一床。

    大的毛竹皮常用来编织日常生活竹器,手艺好的还可换点小钱,其余的因为家家都有也不值钱,只能晒干做柴烧。李铁船仔细研读古代造纸术后,发现两年下的嫩竹,削过青青的表皮后,里面粉碎后完全可以用来造纸。于是他花高价从重庆请来造纸师傅,利用家族企业的煤矿丶石灰、碱水等所有原料,终于造出了质量上乘纸张,大部销往重庆等地。

    李准家里有了一定积蓄后,父亲李铁船又不满足眼前的小利益。他发现山里有不少黑色的石头,有的坚硬无比可以用来锻打锄头镰刀等农具,有的酥脆可以燃烧,但并没有人成规模开采。他在北京求学时,知道北方有外国人大力开办煤炭与铁矿,特别是湖北总督张之洞正筹办湖北钢铁厂,需要大量煤矿铁矿。他带上几人,多处开挖,发现华蓥山煤铁矿非常丰富,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虽然自己比较富裕了,但靠鸡鸭赚的钱并不能满足开矿启动资金之需。于是,他把自己想开办矿厂的想法与夫人王桂花沟通后,得到了夫人的大力支持。王夫人建议他与其他经济条件较好的娘家亲戚商议,共同出力。

    27个月丁忧期满,他一心扑在家族企业经营上,根本忘记了回京候补当官这件人生大事。

    对丈夫不思进取,夫人王桂花很有意见。她劝丈夫说:“铁船,世人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寒窗苦读25年30岁获得进士出身,难道就此将书束之高阁,这25年的苦水就白受了!古人常说达官显贵光宗耀祖,你难道都忘记了?”王夫人越说越激动,最后终于忍不住痛哭起来!

    李铁船将妻子揽入怀中,缓缓说道:“夫人,人们常说士农兵学商,商在末位,那是老皇历了。你不知道,自从中英鸦片战争以来,世界各帝国都相继强租中国沿海土地,强行打开大江大河沿海港口,为的是什么,都是为了通商赚钱。你不知道,北洋水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钱买炮弹。张之洞大帅办的汉阳钢铁厂就是缺钱买上好的炼钢机器和优质铁矿。如果华蓥山的煤矿铁矿能大规模开采,我国就能炼出大量优质钢铁,修筑成都重庆铁路建造长江外海轮船,发展地方经济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你说说看,这些实业经营开发跟当官比较,又差在哪里呢?实业救国不行吗?”

    王夫人止住哭泣,静静地看着丈夫,慢慢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叫化子满街走。铁船,我说不过你,今后再也不说了。”

    李铁船忙于开矿,小李准也在离家不远的另一处学堂老师家念书。每天6点天还未亮,母亲都要叫他起床打着灯笼上学,自此后60年,他就养成了每天6点钟起床的习惯。

    小李准的启蒙老师是他爷爷,第一个授业老师是父亲的发小,其水平在当地是最好的,他的学堂在官斗寨边,距李家约5里地。少年时,小李准学习非常努力,但并非出类拔萃。

    李家小院堂屋四方八仙桌,中间摆放了一大碗凉拌鸡块、一大碗卤鸭子和几盘炒花生胡豆,还有4个土红色敞口酒碗。桌子四方坐了4个人,上位是一个七十多岁的白胡子老人,李铁船母亲的大哥张祖金,称为舅舅,他是一个当地闻名的老中医。桌边的小木凳坐着小李准,父亲特让他旁听。李铁船左边是一个中年汉子,他是李铁船大哥,也是一个有名的中医。李铁船右边是妻子王桂花的弟弟王大康,当地人称为舅老馆。

    李铁船坐下,他说道:“舅舅、大哥、大康都知道我养鸡鸭鱼赚了点小钱,基本改善了家庭生活状况。但我一家人富不算富,我还想带动整个张家、王家家族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