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天空依然被厚重的乌云笼罩,可能又要下雪。

    从高空俯瞰,汝州城西方向,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营帐。

    聚集在这里的军队,包括官兵和流贼,总数接近五万。

    营地连绵不绝,望不到头。

    刘良翻、李果等人的营地设在汝水两岸。

    距离温越、陈伏涌等人的营地大约有十几里。

    由于河水已经冻实,两岸之间的通行变得相当便利。

    与温越和陈伏涌在村庄驻扎一样,流贼也沿着这些村落安营扎寨。

    尽管这些村庄大多破败不堪,但在寒冷的冬季,住在破旧的房屋里,总比在野外搭建帐篷要好上不少。

    刘良翻和李果的中军大本营设在汝河西岸一个村庄中。

    但他们并没有住在庄内,而是选择了里面的一座龙王庙。

    村庄破败不堪,唯有这座庙宇相对完好。

    老旧是老旧,不过屋檐什么的都还行,没有遭受战乱的破坏。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道观和佛庙有一种天然的敬畏。

    他们可以肆意掠夺和杀戮,但对摧毁这些庙宇却会格外谨慎,生怕招来什么报应。

    庙宇内外,不断有精壮汉子穿梭来去。

    与那些头裹红巾的饥民步兵相比,这些汉子显得更为精壮,腰间挂着腰刀,背上背着弓箭,颇有一种精悍的气质。

    他们是流贼中的老营,都是经历过无数的生死搏杀中选拔出来的。

    这些精锐是各贼首领的宝贝。

    通常不会轻易让他们投入战斗。

    他们正进进出出,骑马下马,传递着中军的命令和侦察到的情报。

    刘良翻与各营的沟通主要依赖这些人,因为让那些饥民理解旗号太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