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温越知道,小鬼难缠。

    不给银子,怕是被小鬼记上,悄悄在他们的船上做些手脚,那可就糟了。

    进了山海关后,温越先去开了些路引文书,这是为了在山海关内各地方走动所用。

    虽说这大明末期,路引文书名存实亡,只要不是碰上有心来查的,各地官绅豪强都可以随意走动。

    可山海关不像别处,靠近边境,大明对此还是看守比较严重的,以防有建虏、蒙古奸细混入。

    有了路引文书后,众人便分头行动。

    卢一恩去各地方,招纳愿意去山海关屯田的军户。

    温越则领着祖柏、祖季两人,去各地方打听粮价、牛价。

    稍微在山海关外附近,打听了两三天后。

    温越眉头大皱,可能是因为袁崇焕在山海关外屯田建设屯堡的原因,如今的物价又比前些日子又上升了不少,有许多人在暗中哄抬。

    就像米价,以往在大明富足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米,也就是200斤左右,可以供一人吃上两三个月。

    在平常时期,一般一石米也就要一两银子。

    然而现在的米价,竟然要五两银子一石!

    这么高的粮价,还有奸商私屯粮食,抬高米价,官府都不见出来弹压,这大明不乱,百姓连饭都吃不起了,不反才怪!

    温越感慨一会,算算他该如何购粮。

    现在青牙墩共有三十户人口,如果日后还要再招五十户的人口的话,就是八十户人口,共有四百余人。

    粗略计算一下,四百余人一个月一石口粮,就是四百石,四百乘上五,那就是两千两银子!

    稍微一算,温越就吓了一大跳,他手上原本就只有三千两银子,前些日子还用去了一些,若是再花掉两千两,手上的银子就不剩多少了。

    然而,粮食是必须要买的,至少得要挺过这一个月,不然粮食不够,先别说吃不吃得饱饭,首先军户们的心就不安,心不安,工作效率就会下降,工作下降就是浪费粮食,拖延工期……

    这一系列恶性循环下来,屯堡之事就会变成井中月,水中花,遥不可及。

    温越思考了一番,决定还是得买粮食,而且也不需要买四百人的一月口粮,买五十户的军户口粮就行,因为那三十户的口粮已经买了。

    所以只需要一千二百多两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