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越,此刻坐在元戎车中,面无表情。

    他的护卫营战士们警惕地环视四周。

    温越中军大车,正缓缓前行。

    距离前方阵列约二百步,对面清军阵地则远在三里之外。

    地形的复杂使得元戎车的通行变得异常艰难。

    尽管夜不收与护卫营的战士们竭力寻找可以通行的路线。

    但大车的行进依旧缓慢。

    帅部的将领们极力劝阻温越想要策马前行的想法。

    虽然温越的元戎车是汉旗炮手的主要目标,但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击中元戎车的几率微乎其微。

    相比于策马在外,留在车内相对安全。

    哨骑的回报带来了清军动向的消息。

    苗柏堡的清军已经渡过女儿河,准备对杏山等处发起攻击。

    明军的中央与右翼部队也开始与清军交战。

    这一切都在温越的预料之中。

    然而,看着前方将士在炮火中伤亡,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满是沉重。

    医士们忙碌地抬下伤员,伤势之惨重,断手断脚的景象让人不忍直视。

    又一颗炮弹呼啸而来,擦过一辆大鼓车,落地后发出沉闷的响声。

    钟阳眺的担忧溢于言表,道:“大将军,敌人的火炮威力巨大,减少伤亡的唯一办法,就是迅速通过这片区域,逼近敌军阵前!”

    赞画宋潮则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若大军加快行军速度,阵列将难以保持,敌人以众击散,后果不堪设想。”

    温越的面容如同铁铸,没有丝毫动摇。

    宋潮的担忧确实有其道理,在冷兵器时代,阵列的严谨性几乎决定了战斗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