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幕僚虽众,但首席军师的地位无疑是贾诩的,王羽就算再怎么重视郭嘉,也不可能把贾诩挪开,让郭嘉上位。哪怕他在军中再怎么有威望也不行,一旦开了这个先例,今后青州就没有规矩可言了,就算打出任人唯贤的旗号也不行。

    才华高下本来就很难衡量,若是一味的以功劳和才华选拔人才,就会造成军中内部的竞争。坏规矩的事越多,这个竞争就会变得越jilie,性质也越趋向于党派之争和倾轧。

    郭嘉才华虽高,但未必就高过贾诩了,如果王羽真的敢坏规矩,搞不好精诚团结的青州幕府,就会步入冀州的后尘。

    千念百转,其实只在刹那之间。

    失声惊呼的余音尚在,荀彧就把这些问题想通了,神态也恢复了从容。

    “奉孝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这样也好,彧此番却也不须多费唇舌了。”荀彧自嘲的笑笑,拱手问道:“敢问奉孝,你既明天下大势,也知我军目前的窘迫,可有以教我?”

    “不敢当。”郭嘉微微一笑,拱手还礼,他今天的布局虽然算不上苦心造诣,但也是刻意为之,为的就是增强印象。他虽然心高气傲,但也知道自己谋求的地位有多难。

    青州用人不拘一格,对年纪、阅历全无要求。只要有能力,就会委以重任。赵云、太史慈、徐庶都是明证。然而,郭嘉要的却是一人之下。事事皆询的地位,就算王羽再怎么不拘一格,不避物议,也不可能直接简拔于他。

    昨夜的会谈之后,他本来还在犹豫,可白日里在茶馆中听到的消息,却让他彻底下定了决心。要实现最初的抱负,戏志才亡故后的曹军,是他唯一的机会。

    “王鹏举一战定河北。收获极大,损失也不小,若其有乘胜追击,一战尽全功之意,现在就是曹将军的机会。怎奈王鹏举见事极明,并不贪图小利,甚至连顺势吞并盟友的念头都未起,反而是携大胜之威,以霸主的身份号令河北的各路诸侯往高唐会盟……”

    说起天下大势。郭嘉的神情中终于有了几分凝重,不再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淡然模样。

    “如此一来,曹将军不但看不到机会,反而随时要面临青州的侵攻。对方也算是师出有名。最坏的情况,他甚至可以将河北的其他三路强豪一并绑在战车上,大举攻向兖州。贵军内部的争端。名义上是报仇与否,归根结底。无非是要以何种姿态面对此刻的青州罢了。”

    “听奉孝一席话,直如拨云见日。彧敬服!”荀彧由衷的感叹道。

    事先他完全没想到此节,但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他却可以确认郭嘉此言的正确性。

    在内部矛盾的处理上,曹操一向很果断,也很英明。偏偏这一次,只是因为是否为曹仁报仇,文武之间就起了这么大的争端,曹操却一直态度不明,看起来犹豫不决的样子,进而加剧了内部的争论。

    荀彧大局观一向不错,但他身在局中,深受其苦,哪里又有跳出局外,纵观全局的本领?直到郭嘉这一提示,他才恍然,原来曹操犹豫的不仅是报仇与否的问题,甚至已经到了是战是降的关头!

    这不是危言耸听,之所以亲族众将都力主要战,臣佐幕僚都要避战,未尝不是在青州会盟诸侯,大举来攻时的一种倾向。

    河北那三家未必肯远离老巢,到中原来为王羽火中取栗,可只要他们旗帜鲜明的站在王羽一边,青州策动的这场围攻的声势就相当可怕了。

    更何况,青州还有两路实质性的盟友……没错,就是陶谦和袁术!

    这两家和自家都是有仇隙在先的,袁术被主公打得一溃千里,面子、里子丢了个干净;徐州内乱,也与主公脱不开关系。

    王羽登高一呼,各路诸侯齐齐落井下石,就算主公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了啊!何况在河北大战之中,己方也不是毫发无伤的,曹仁和戏志才的先后亡故,对曹军来说,是极其重大的损失。

    这,才是真正困扰主公,让他失去了一贯的坚毅果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