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这么办吧。”王羽点点头,冲着贾诩笑笑:“若是能找到一两个英才,正好可以为文和分担些事务,然后文和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帮我参赞军务了。”

    贾诩的脸色更苦了。

    其实他不是存心懈怠,眼下,泰山军中的各种文案、行政事务,基本都压在他身上。

    贾诩可不是自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而且他也不以行政能力见长。历史上,他在魏国就是个高级顾问似的角色,老大问,就出几个主意,采纳不采纳都行,不问的话,他在人堆里一眯,像是不存在一样。

    目前他的勤奋劲,至少在历史上的数倍以上,不可谓不卖力,只是孤掌难鸣,分身乏术罢了。

    王羽也觉得,让贾诩天天忙于文牍事务,确实挺屈才的,所以他才成立学院,琢磨着无论如何也要从孔融身边那些人当中,挑几个勉强能用的出来。

    至于前来投靠的寒门士子,他早已经看过名单了,没发现里面有熟悉的名字,而且他担心里面会不会混有奸细,一直没做具体安排。结果,贾诩等不及了。

    反正具体军务都安排下去了,由众将分别执行就不会有差错,王羽从善如流,与贾诩一同去见人,开始了成为主君以后的第一次人才筛选。

    来投效他的寒门士子大多很年轻,超过三十岁的寥寥无几,二十岁以下的则是大有人在。

    这些人都是仰慕王羽的名声而来,等了一路,终于见到王羽本人,众人都兴奋不已,但等到王羽说了去青州的事,绝大部分人的脸都垮下去了。

    王羽大闹洛阳的故事,人人都喜欢听,津津乐道,但换成自己去做可就难了。

    青州那里可不是一般的乱,连治所临淄都被围攻近月,孔融惨败后,局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各路贼军,加上官军溃兵,人命如同草芥,一个不小心就把命丢了,谁愿意去,谁敢去啊?

    “君侯,我等学的乃是文韬武略,这种……”少数几个人想提点反驳意见,可话到嘴边,却很难说出口,眼前这位冠军侯不止一次干这种潜伏暗杀的勾当,并以此成名,若是当面质疑,岂不是有瞧不起的意思?

    “无妨,各位若甘心从文吏和普通军校做起,本侯也是欢迎的。”此行鉴别出的人才,是要加以重用的那种。所以,王羽也没有强迫的意思,而是把选择的权利留给了每一个人。

    在场的聪明人并不少,他们都听出了王羽的言外之意,富贵险中求,想要一鸣惊人,就得先担当大任。只是这其中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大多数人即便想通了,也不敢应诺,留到最后的,只有寥寥三个人。

    “文和,其他人你看着安排吧,这几个人某先带走了……”

    王羽向贾诩挥挥手,随手拿起了名单,一眼扫过:“沐汪,泰山人,做过猎户,不错……李南,河内人,做过马贼?有趣……最后,徐福,颍川人,在鹿门山游学过,自称武艺高强?有意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