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遣人在外募兵,是因为当时他还没有领地。王羽遣赵云北上募兵,一则青州屡经战乱,人力物力都相当匮乏,所以他在辖地内征兵,也一直很谨慎;另外,也是因为兵种的特殊性,赵云要招募的是骑兵。

    招骑兵,肯定比招步兵更难。

    王羽事先预定的目标,是千人左右。定下这个数目,是因为他记得历史上赵云投效刘备之前,也曾在老家一带秘密募兵。

    正是依靠赵云招来的数百骑兵,刘备才在汝南跟曹操有攻有守的折腾了好一阵子。曹操本以为可以轻取刘备,结果正面打了好几场,就是拿不下对方,最后使出了劫粮的绝活儿,这才把刘备给收拾掉,避免了两面作战的窘迫。

    在汝南之前,刘备在徐州和曹操放对,基本就没赢过,屡战屡败。没了徐州的地盘,先前积累的精兵强将也损失得差不多了,到了汝南,几乎是从头开始,结果,他的正面作战能力却变强了,赵云那几百骑兵的战力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王羽才在战事随时再起的时候,让赵云北上募兵。

    他现在的名声,可比前世刘备在汝南的时候强多了,虽然现在的赵云也拉不到公孙瓒的旧部,可公孙瓒也许诺了,尽量提供各种方便。

    所以,他很肯定的认为,赵云此行的收获,应该比历史上要强,至少也能搞一支千人规模,能立刻投入作战的部队出来。倒是赵云这个执行者很有些忐忑,生怕完不成任务。

    事实证明,王羽和赵云都低估了自己。

    王羽的名头出乎意料的响亮,赵云的人缘也远比他自己想象的要好。招兵的大旗一竖出去,应者云集,赵云要发愁的不是数量能不能招满,而是如何进行筛选。

    人太多了,如果有来应募就带上,把公孙瓒的战马全都骑走,赵云也凑不出一支骑兵来,顶多只能一半骑兵,一半步兵这么配置。

    经过了谨慎的筛选,单是在常山老家,赵云就招募了八百多健儿。然后他又去了中山、河间,最后到了幽州,一路下来,足足招募了三千余众!

    也就是公孙瓒出手豪阔,否则赵云真的只能徒步回来了,王羽事先和公孙瓒说好的战马数,只有两千而已,这王羽料敌从宽,按照一人双马的配置谈下来的。

    当然,公孙瓒再怎么大方,凑足这么多马,也不是一件简单事。实际上,陡然翻了三倍的战马需求,已经使得单经等幽州文官叫苦连天了,要知道,他们那边也是大战连场,既要对付乌桓、鲜卑,还要防着刘虞,六千匹战马,岂是说拿就拿得出的?

    虽说有公孙瓒的命令压着,单经等人也不敢扎刺,但搞点小动作还是没问题的。阳奉阴违啦,故意磨时间啦……也就是赵云脾气好,做事有板有眼,换成太史慈,还不一定会闹出多大的乱子呢。

    不过,赵云募兵的行程,终究是被耽误了。说实在的,遭遇了这么多意外,能赶在仗没打完的时候回来,赵云已经很努力了。

    归程也不那么好走,河间郡正打得热闹呢。

    王门的叛军攻势迅猛,把邹丹打得头都抬不起来,向幽州求援的书信一封接着一封。要不是武垣令田豫表现神勇,凭借数百步卒,联合城中民壮守住了城池,邹丹的战线可能已经彻底崩溃了。

    这种时候,赵云当然不能从河间走。

    倒不是怕了谁,只是邹丹被打得那么惨,自家这边则刚从幽州刮过地皮,见到了,怎好不出手帮忙?可出手帮忙简单,时间耽搁下来,误了战事可怎么办?

    河间并非主战场,就算邹丹真的败了,只要青州主力打赢了,王门吃下去多少,就得吐出来多少,在这里纠缠根本没有意义。

    所以,赵云绕路渤海,一路疾行。就在昨天,抵达南皮城后,一进城,他就看到了王羽的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