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威胁(2/5)
第二天一早,越诗起床收拾好东西,把笔记本和钢笔装进包里,又随手将一本中西医理论放进去,她背上包,锁了门在食堂买了两个包子边走边吃,因为首都医学院在首都大学本部,医院没有直达那里的公交车,越诗只能起早一点,先坐电车,然后中途倒33路公交车才能到学校门口。
她昨天已经把这条路踩了一遍点,今天赶在7点20的时候就到了首都大学门口,因为已经是初冬时候,北方的冬天肃冷干燥,校门口两边的大树枝木枯败,扫大街的清洁工正拿着大扫把清扫树下的落叶,校门口有个传达室,越诗把自己的听课证给传达室值班的人看了之后便进了校门。
她昨天来这里的时候没拿听课证,所以今天是她第一次走进这个传说中的全国第一学府,按理来说这里怎么也得是大魏国子监的水准,但越诗进来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这里校舍基本上都是两三层的灰色砖瓦楼,一眼望去灰蒙蒙一片,教学楼底下树丛里的野草长得老高,道路两边的通告栏上还有没清理干净的大字报和红色油墨,整个学校空空荡荡的,就越诗进来的这一会儿,她没有看见除她之外的第二个人。
因为现在全国的大学都停课停学了,所以越诗估摸着整个首都大学应该就他们这些进修的人来上课,满打满算最多一个班撑死了。她拿出听课证看了一眼上课的教室,一号楼101教室,眼前这栋就是一号楼了,越诗抬脚走进教学楼找到101教室。
教室很好找,因为整个一楼只有这一间教室门是开着的,这是个能容纳四五十人的小教室,里面座位上已经零零散散坐了十几个人,男生女生一水的黑色、灰色、军绿色大棉袄,讲究的人外面再套个国防服,看着像是军装的变种,女生大多扎两个麻花辫,男生头上基本都戴着军绿色的仿制军帽,脚上蹬着一双棉窝子,几个人围在一起热闹地说话。
越诗因为穿的是带跟皮鞋,踏在水泥地板上有一种哒哒哒的响声,她进教室的时候,大家本想跟新进来的同学打声招呼,但视线一放到她身上,就没有人开口了,大家呆愣愣地看着越诗走进来,看着她一身修身的黑色呢子大衣和白到发光的高领毛衣,还有她肩侧背着的皮质挎包,所有人都讷讷不语。
越诗从长相,到气质,再到穿着都毫无疑问太过出色,她的气场又特别强,显得跟教室里的人格格不入,而大多数人,对这样的人第一反应是敬而远之的,所以越诗进来之后,大家的讨论声戛然而止,直到越诗主动跟大伙打招呼,大家这才敢跟她搭话。
其实能坐在这个教室的都是医学领域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不然这些人也不会从各地被推荐来首都学习,大家年纪都差不多,说了几句话后便自觉熟悉起来,拉着越诗热情地问这问那,越诗有挑有捡地搭了几句话,没一会儿,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临近八点的时候,授课的老师进来了。
进来的是一个头发半白,身子有些佝偻的老先生,他手里拿着一本书,稳当地走到讲台上,环视了一下底下坐的学生,然后慢悠悠地从书里拿出一张名单。
“人都来齐了吧,我先点一下名,点到名字的起来答到,顺便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杨昊,郝城,赵三顺……”
被点到的学生一一起来答到,等点完名,全班做过自我介绍,已经快九点了,台上的老先生清了清嗓子,正色地看向下首坐着的学生们。
“刚刚全班41位同学都已经简单介绍过自己了,现在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刘,刘谷,你们叫我刘老师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就好,接下来的几个月,由我来负责大家在学校的理论课程,医学实验课由另一位老师负责,她的课安排在下午。我想说的是,各位都是全国各地推荐来首都进修学习的医务工作者,我希望大家能抓住这几个月的时间,真正学到知识,真正走进医学,成为一名能力出色的的话?”
这时候的年轻人虽然吃不好,穿不好,但却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刘谷的话音刚落,底下学生的此起彼伏的“有信心”便响彻整间教室。
自我介绍完了,接下来便进入正题,越诗边听讲边做着笔记,显然这位刘老师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从最显浅的中西医理论开始讲起,其间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将中医和西医融会贯通,将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症候和治则讲得清晰明了,一堂大课下来,越诗以往一知半解的许多东西终于能够理解透彻,她光是笔记就记了四页半。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早上的课程宣告结束,刘老师在讲台上叮嘱:“下午两点上课,不要迟到,咱们的课程安排是上六天休一天,休息时间大家可以去图书馆找几本中西医理论方面的书看一看,比如我手上这本中西医结合基础就可以,当然,你要是想多学点东西,图书馆医学方面的书不少,你们可以挑着看看。”
众人应下后刘谷便拿着书头一个离开了教室,老师走了,教室里瞬间熙熙攘攘闹成一团,大家有的围在一起讨论课上老师讲过的内容,有的商量去哪里吃饭,因为学校现在还属于闭校阶段,所以他们这群人中午都到外面吃饭。
而且还不能走得太远,因为下午两点就要上课,最好吃完饭能回到教室趴在桌上眯一会儿,这样下午上课才更有精神。
“越诗,你准备去哪儿吃饭?这附近好像没什么单位食堂可以去的”,坐在越诗身旁的一个叫袁媛的女孩问她。
越诗记得她昨天过来的时候,好像看到学校这条街上有一家国营饭店,“这条街上有一家国营饭店,要不去那儿吃。”
袁媛摆手:“还是算了吧,饭店吃顿饭死贵死贵的,而且还要粮票,我手里的全国粮票不多,不敢乱花销,你呢?你手里粮票够不够用,咱们最起码要在首都待半年,粮票还是省着点用的好。”
她昨天已经把这条路踩了一遍点,今天赶在7点20的时候就到了首都大学门口,因为已经是初冬时候,北方的冬天肃冷干燥,校门口两边的大树枝木枯败,扫大街的清洁工正拿着大扫把清扫树下的落叶,校门口有个传达室,越诗把自己的听课证给传达室值班的人看了之后便进了校门。
她昨天来这里的时候没拿听课证,所以今天是她第一次走进这个传说中的全国第一学府,按理来说这里怎么也得是大魏国子监的水准,但越诗进来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这里校舍基本上都是两三层的灰色砖瓦楼,一眼望去灰蒙蒙一片,教学楼底下树丛里的野草长得老高,道路两边的通告栏上还有没清理干净的大字报和红色油墨,整个学校空空荡荡的,就越诗进来的这一会儿,她没有看见除她之外的第二个人。
因为现在全国的大学都停课停学了,所以越诗估摸着整个首都大学应该就他们这些进修的人来上课,满打满算最多一个班撑死了。她拿出听课证看了一眼上课的教室,一号楼101教室,眼前这栋就是一号楼了,越诗抬脚走进教学楼找到101教室。
教室很好找,因为整个一楼只有这一间教室门是开着的,这是个能容纳四五十人的小教室,里面座位上已经零零散散坐了十几个人,男生女生一水的黑色、灰色、军绿色大棉袄,讲究的人外面再套个国防服,看着像是军装的变种,女生大多扎两个麻花辫,男生头上基本都戴着军绿色的仿制军帽,脚上蹬着一双棉窝子,几个人围在一起热闹地说话。
越诗因为穿的是带跟皮鞋,踏在水泥地板上有一种哒哒哒的响声,她进教室的时候,大家本想跟新进来的同学打声招呼,但视线一放到她身上,就没有人开口了,大家呆愣愣地看着越诗走进来,看着她一身修身的黑色呢子大衣和白到发光的高领毛衣,还有她肩侧背着的皮质挎包,所有人都讷讷不语。
越诗从长相,到气质,再到穿着都毫无疑问太过出色,她的气场又特别强,显得跟教室里的人格格不入,而大多数人,对这样的人第一反应是敬而远之的,所以越诗进来之后,大家的讨论声戛然而止,直到越诗主动跟大伙打招呼,大家这才敢跟她搭话。
其实能坐在这个教室的都是医学领域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不然这些人也不会从各地被推荐来首都学习,大家年纪都差不多,说了几句话后便自觉熟悉起来,拉着越诗热情地问这问那,越诗有挑有捡地搭了几句话,没一会儿,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临近八点的时候,授课的老师进来了。
进来的是一个头发半白,身子有些佝偻的老先生,他手里拿着一本书,稳当地走到讲台上,环视了一下底下坐的学生,然后慢悠悠地从书里拿出一张名单。
“人都来齐了吧,我先点一下名,点到名字的起来答到,顺便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杨昊,郝城,赵三顺……”
被点到的学生一一起来答到,等点完名,全班做过自我介绍,已经快九点了,台上的老先生清了清嗓子,正色地看向下首坐着的学生们。
“刚刚全班41位同学都已经简单介绍过自己了,现在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刘,刘谷,你们叫我刘老师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就好,接下来的几个月,由我来负责大家在学校的理论课程,医学实验课由另一位老师负责,她的课安排在下午。我想说的是,各位都是全国各地推荐来首都进修学习的医务工作者,我希望大家能抓住这几个月的时间,真正学到知识,真正走进医学,成为一名能力出色的的话?”
这时候的年轻人虽然吃不好,穿不好,但却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刘谷的话音刚落,底下学生的此起彼伏的“有信心”便响彻整间教室。
自我介绍完了,接下来便进入正题,越诗边听讲边做着笔记,显然这位刘老师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从最显浅的中西医理论开始讲起,其间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将中医和西医融会贯通,将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症候和治则讲得清晰明了,一堂大课下来,越诗以往一知半解的许多东西终于能够理解透彻,她光是笔记就记了四页半。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早上的课程宣告结束,刘老师在讲台上叮嘱:“下午两点上课,不要迟到,咱们的课程安排是上六天休一天,休息时间大家可以去图书馆找几本中西医理论方面的书看一看,比如我手上这本中西医结合基础就可以,当然,你要是想多学点东西,图书馆医学方面的书不少,你们可以挑着看看。”
众人应下后刘谷便拿着书头一个离开了教室,老师走了,教室里瞬间熙熙攘攘闹成一团,大家有的围在一起讨论课上老师讲过的内容,有的商量去哪里吃饭,因为学校现在还属于闭校阶段,所以他们这群人中午都到外面吃饭。
而且还不能走得太远,因为下午两点就要上课,最好吃完饭能回到教室趴在桌上眯一会儿,这样下午上课才更有精神。
“越诗,你准备去哪儿吃饭?这附近好像没什么单位食堂可以去的”,坐在越诗身旁的一个叫袁媛的女孩问她。
越诗记得她昨天过来的时候,好像看到学校这条街上有一家国营饭店,“这条街上有一家国营饭店,要不去那儿吃。”
袁媛摆手:“还是算了吧,饭店吃顿饭死贵死贵的,而且还要粮票,我手里的全国粮票不多,不敢乱花销,你呢?你手里粮票够不够用,咱们最起码要在首都待半年,粮票还是省着点用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