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悄悄在他耳边说道:“前些日子父皇想让曹国公南征,被小叔叔直言拒绝了。”

    “哦...”

    朱高煦这才明白两人矛盾从何而来。

    李景隆虽然在靖难中立下大功,又是‘送’兵,又是‘送’城池的。

    但在整场战役中,他的带兵能力也一直为人诟病。

    尤其是在哪些文官嘴里,他李景隆说什么人在曹营心在汉,分明就是打不过,望风而降的降将罢了!

    这话听在李景隆耳里,哪能受得了?

    他便一直心心念念的想带兵打上一仗,好证明自己不是酒囊饭袋。

    尤其是今天,在看到丘福、张玉、朱能这些小人物,居然都能和自己并列国公以后,更是觉得十分耻辱。

    只可惜,虽然陛下有意给自己一次机会领兵安南,却被苏谨这该死的家伙阻挠!

    这便算了,他从宫里买通的公公嘴里得知,苏谨在皇帝面前对他的评价居然如此不堪!

    “李景隆缺乏计谋又骄傲自负,外表强硬而内心缺乏勇气,

    刻薄善妒却又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朝廷若将倾国之兵托付于他,纯属自坑。

    汉高祖大度知人,擅长任使,英雄都为其所用,也不过只能将兵十万。

    李景隆有何才能,能够统率二十万兵马?若陛下重用,赵括之败未必不会重现!”

    这话就够难听的了,苏谨居然还指出李景隆用兵的几大弱点:

    治军无军令军纪,上下不同心;

    缺乏对下属的信任,刚愎自用,没有威信;

    所部尽是乌合之众,混乱无序,多是谀佞小人。

    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

    自此以后,李景隆就恨上了苏谨,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但他却没有想过,若是朱棣不信这些,又怎会不予他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