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得体。”宗寰道:“你只需如此即可,剩下的交给为娘来办。”

    正此时,有家仆匆匆赶来。

    “夫人,堂上来客等不及,已走了,留下了个口信,是大好事,‘顾家幸有麒麟儿为父奔走,现已无恙’,又说他家缉事稍后便与十一公子同来道贺。”

    “真的?!”宗寰不由惊喜。

    “是开平司王缉事派来的人。”

    宗寰当即转向顾继业,问道:“是你上前去请托的那位好友?”

    “是。”顾继业道:“王清河,海川王氏子弟,祖上三代高官,是孩儿文会上结交的好友,在开平司中地位不低,孩儿上次过去求情,他答应孩儿一定会保住父亲。”

    “好好好。”

    宗寰感动不已,一手拍着心口,一手抚着顾继业的头,唏嘘不已。

    “我家麒麟儿长大了,你兄长们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可惜只有武功扛不住这偌大的家业,你智勇双全,不负你父亲与为娘的重望!”

    “娘亲,你莫哭,这都是孩儿该做的。”

    门外的家仆见这对母子如此,也是擦了擦泪,心中却在想,方才那来客说的麒麟儿是十公子还是十一公子?应该是自己听岔了,怎么也不可能是十一公子,他能奔走到哪儿去。

    ————————

    马车在斜径巷停下。

    王清河听到车帘外有人唤了声“缉事”,掀帘道:“怎现在才来回报?”

    “顾家人也是怪,这等关头,说了有急事也不来见,只派个家仆打发,小人等了半个时辰,只好留了口信出来。想必是他们看小人只是个未入流的杂役,并非轻视缉事。”

    “知道了。”

    王清河看向顾经年,道:“我是递了拜帖的,可顾家若不接待,我只好拿出开平司的令牌来。”

    这种事牵连不到顾采薇,顾经年也无所谓。

    说话间,已有顾家家仆匆匆赶来,在王清河车驾前告罪,又请他从大门入内,以贵客之礼相待。

    宗寰管家多年,礼数一向周到,虽然偶有一时失误,很快也就弥补了。

    王清河是个体面人,以晚辈自居,不走正门,下了马车依旧从侧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