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军营寨。

    “第三次了,总算能吃上一口热食。”

    如今虽入二月,天气仍然寒冷,满身风雪的孙策,接过周瑜递来饭菜,打量了周围仍未完工的营寨,不由眉尖微蹙。

    “公瑾,你的事务还未做完?也不知袁...义父他什么意思?士卒们不让好好的安营扎寨,偏要分批次领出去,再带回来。

    如此下去,大营怕是天亮了都建不成,届时靠这三十万虚兵,难道还能吓唬的刘繇投降不成?”

    “平时当然不能。”

    周瑜笑着递给他一壶热酒,以解寒意。

    “眼下却是未必,若江东世家心向袁公,众口一词言说兵马三十万众已临城下,而刘繇身边又无有识之士看破点醒,只怕不消几日,便是他献城投降之时。”

    “又是不费一兵一卒?打仗竟能如此轻易?”

    见孙策惊异,周瑜笑着为他解释。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正是此也。”

    然而他眸光一沉,转而轻笑出声,“不过袁术背后那人这次却要失算了,这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岂容他小觑?骄兵者,败也!

    旁人或许看不穿此计,又或者看穿了也不想点醒刘繇,但那曲阿城中,却有一白袍小将,为人忠义,又有胆略,虽不得重用,官只军侯,但有此人在身侧点拨提醒,只怕仅凭恫吓,就想要刘繇投降怕是难了。”

    “刘繇麾下竟还有此等人物?”

    见孙策动了心思,周瑜不失时机,为他介绍。

    “此人复姓太史,名慈,武艺高强,智勇双全,乃不可多得之良将!

    我先前所言兄长需晓以大义,引为羽翼的忠义之士,正是如他这般人物。

    此战攻克曲阿,他若被擒,兄长大可利用袁术义子身份将他保下,让他感念恩义,日后必有所报。”

    “能得公瑾如此称赞,这员小将我倒是要见识一二。”

    ......

    “主公有令!好酒好肉管够,诸将士饱食之后,停止一切营寨建造工作,立即集结出营,听凭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