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服务无微不至,要啥有啥。

    累不?

    当然累。

    一部电影,千多个镜头,几千句台词,关键是时间有限。

    剧本创作也是讲究科学性的,五位编剧,一人负责一段,秦小宝统筹。

    写完一段,讨论一段。

    除了检查,他还得负责故事的惯性,每个编剧思路不同,就算说的是同个故事,在同个环境下,出来的台词都不尽相同。

    分开是为了效率,秦小宝的工作还是很重的,因为随时都会有编剧和他讨论,一天能喝五瓶水都不得够。

    经常这里才聊了半小时,A编剧回去了,B编剧立刻起身,搞定之后C编剧又来了。

    得亏脑袋里能清晰地记得那些镜头,只是个搬运工,要是只要故事本体,那可是个大工程,他也做不来。

    基本上,先由编剧提供剧本,在参照脑海里的记忆,两者对比,找出相对合适的台词。

    好在他这部电影又是属于小成本的片子,不需要考虑场景问题,这样一来,省下了不少时间。

    没错,就是《活埋》。

    再去学习之前,秦小宝已经决定,暂时不考虑那些大制作的片子,因为搞不定。

    一味地依靠边上人的帮助,不一定能出来自己想要的效果。

    最主要,现在不着急,那么多低成本高质量的影片随便选,就算一年一部,肯定能撑到学成归来,到时候再来大展拳脚也为时未晚。

    因为互相之间的沟通都是及时且高效,三天下来,已经完成了40%。

    胡歌那虽然要求有剧本,但只要能有七八成意思就行了,后期还能慢慢打磨。

    至于为啥选《活埋》,很简单,你不是要表现演技的机会么,我给你。

    全场唯一,

    舞台已经给你了,

    对于演技的要求,更不用说,有的只是一口棺材,一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