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山又提起了第二天的安排,他说着说着又想到林夏刚下了飞机,旅途劳顿,还是让她休息一天吧。

    这让林夏感觉有点意外。

    完全不是他的作风嘛。

    “没事,我明天去就行,在飞机上睡了好久了。”

    她倒是希望能尽早排练,距离演出还有一周。虽然流浪者之歌只是一首篇幅短小品,她还是希望能把这首名曲演奏得尽善尽美。

    ……

    接下来的几天,林夏都在和林伯山指挥的华夏交响乐团一起排练。

    华夏交响乐团是国内最顶尖的乐团,和之前华艺赛上的交响乐团是天壤之别。

    之前或许是为了避嫌,林夏和很多世界上的顶尖乐团合作过,却唯独没有和林伯山指挥的华夏交响乐团同台演出。

    她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林伯山的铁腕指挥。

    很多人以为,交响乐团的指挥仅仅只是台上的人形节拍器,拿着指挥棒打打节奏,调调强弱。

    但不是这样的,指挥大部分的工作在台下,一个交响乐团,几十到一百号人,全都在他的调度下排练。

    拿烹饪举例的话,乐手就像是各种材料,再顶尖的食材和调料也不会自己跳进锅里,需要厨师决定用什么、加多少,是清蒸还是红烧。

    同样的菜谱,不同人做出来有不同的风味。

    在排练的时候,每个声部的平衡、音准还有节奏、强弱,都是指挥负责调节,这就要求指挥的耳朵非常灵敏,他要在近百号人的合奏中,敏锐地揪出其中的捣乱分子。

    这个人音不准,那个人晚进了半拍,还有个显眼包吹嗨了,响得像是独奏solo,有的人越拉越快像是要赶火车……

    交响乐团有几十个人,不可能靠心灵感应演奏。

    指挥的作用就是把这锅里的老鼠屎全都一个一个摘出去,把十几个声部全都捋顺了,按照他的想法重新再做一锅新粥。

    所以指挥就是整个乐团的灵魂,就像是拍电影一样,最中心的角色是导演,他决定了整部片子风格和成败,但他却不会亲自出现在电影里。

    林夏和很多指挥合作过,但论起压迫力,林伯山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如果拿导演打比方,他绝对是最“铁腕”的那一类。

    他素来有“音乐暴君”和“指挥帝王”的“美名”,对整个乐团的都有极强的控制力和不容辩驳的权威。

    从乐团的人事到每场演出的安排,甚至到唱片的后期制作这种事情他都要一一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