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个妇人凑上前来说道:“你们家现在可是发达了,以后可得多多照顾我们啊。”

    王氏知道这人,就是前几年米花糕不肯入股又后悔的那户。笑了笑,说道:“都是一个村子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另一个妇人也附和道:“就是啊,你们家现在这么有钱,可别忘了咱们这些穷亲戚啊。”

    林小米听着这些话,心中有些不悦。

    她欠他们的?

    “你们瞎掰掰啥呢,小米还不够帮衬我们的。现在大伙的好日子都是哪来的?”

    “就是,这还不够帮衬,还要咋帮衬。”

    “做人得知足,学堂就在前面,大伙看不到吗?”

    “谁家有大山家那么厚道,自己好一点就想着乡亲。”

    “这些年,谁家不是靠他帮衬建了瓦房。”

    “…………”

    “…………”

    你一言我一语,把那两个婆子怼的没话说。老李氏和宋氏静静的看着所有人巴结王氏母女的模样,都觉得心里堵的厉害。

    杨氏站王氏旁边,夸人的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蹦,全场属她最活跃,最能蹦跶。一副小人嘴脸,俩婆媳都看的心塞。

    她们站这半天,杨氏除了最开始打了个招呼,就没再和她们说过一句话。尤其是宋氏,她以为自己和杨氏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杨氏不搭理她的。

    大约一个时辰后,男人们一个个的从宗祠出来。一行人又步行去了学堂。族长和里正双手背后,走在最前头,女人们走在最后头。

    一色的青砖大瓦房,大概有几十间。按小米的意思,还留了个大大的前院,供孩子们玩耍。

    尽管她们每天都来看学堂,每看一次,还是忍不住感叹,真气派啊!带大家参观了学堂的教室,老师休息的地方,孩子们的食堂,午休的地方,大家又是一阵夸赞。

    办食堂,主要是为了外村的孩子。不一定有人来,先准备好总比在动一次工方便。

    “小米,这学堂建的真好!”

    的确,不比城里的县学差多少。

    “你两个弟弟要不要送进来念书?”王氏觉得两个孩子已经启蒙,明年也该进学堂。这个学堂离家近,又是自家建的,她有些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