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种讨厌就更加深刻,直接到了非常厌恶的程度了。

      这种思想在欧洲非常普遍,所以戈培尔这么想一点都不让人感到奇怪。

      “不不不,我们不是要傀儡苏联,德国没有这个意愿,也没有这个能力。

      我们要的是一个既强大又虚弱的苏联。

      即使我们未来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反对资本主义。

      但是苏德两国毕竟是两个国家,彼此之间由于离得太近总会存在利益冲突。

      所以为了德国的利益,苏联不能太弱,更不能太强。”

      斯特拉瑟试图给在座的众人指出一条明路。

      “那么在元首的理想中,苏德两国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这非常重要,因为这关乎着我们未来的外交政策。”

      施特莱斯曼提出了他的疑问,之前他跟斯特拉瑟探讨过,认为德国需要跟苏联保持一种同盟的关系,但是在具体同盟的程度上,双方的想法似乎还没有交流过。

      “如果单单从德国利益的角度,那自然苏联成为一个原料供应基地是最好的,德国拥有先进的技术,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专利无不证明了日耳曼人的智慧。

      德国唯一缺乏的就是大量的原材料,特别是石油,而苏联恰好拥有这些稀缺的资源。

      如果他们愿意安心地做我们的原材料供应市场,那么距离德国成为世界霸主也不远了。”

      斯特拉瑟说道。

      “可惜那是不可能的,苏联的体量决定了他不可能屈居人下,当初他们还是沙俄的时候就是如此,那么现在亦是如此。

      苏联拥有广袤的土地,大量的人口,无尽的资源,这些东西完全足以让他们成为一个强国甚至是超级大国。

      此外,先进的技术并不是只有德国有,那些西方国家也不比我们差。

      只是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所以西方对苏联进行了技术封锁,但是这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世界市场没有必要把苏联这样一个客户关在门外,这对于资本来说是莫大的损失。

      总有一天英法会放开对苏联的封锁,哪怕只是一部分。

      这会导致我们德国对苏联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但是苏联的资源对德国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需求上的不平等最终会导致地位上的不平等。”

      施特莱斯曼补充了斯特拉瑟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