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明继续说道:“母后,当初先皇遇刺之前,淮安郡王原本可以阻止这件事,对吗?”

    “胡闹!”

    宁太后凤眉微竖,语调愈冷:“这都是谁挑唆你的话?你若不说,哀家便让苑玉吉将你身边侍奉的宫人悉数拿下,挨个审问。”

    “母后,没人挑唆于我。”

    李道明满面稚气,眼神却无比清亮,昂然道:“即便母后不说,我也知道淮安郡王功劳很大。先皇龙驭上宾之时,太皇太后掌握宫中大权,还让三皇叔留在宫里,当时是淮安郡王、忠义郡王和荣国公他们站出来进谏,后来又是淮安郡王让母后陪在我身边。这些我都不会忘记,但是我不明白,淮安郡王难道能掐会算,早早就猜到京中动乱,所以提前调边军骑兵入京?”

    宁太后松开他的手,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片刻过后,只见她眼眶微红,面上浮现一抹哀色。

    李道明固然极聪慧,终究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这下不免慌乱起来,连忙跪下说道:“儿臣不孝,惹得母后伤心,请母后责罚。”

    宁太后将他拉起来,摇头道:“哀家不会罚你,因为你没有说错话。”

    李道明略显懵懂,随即反应过来,有些天真地说道:“母后,既然我没有说错,为何您不问罪于淮安郡王?是因为他如今掌握着军权吗?”

    宁太后经过短暂的犹豫,最终还是点头道:“是。”

    李道明认真地想了想,靠近说道:“母后别担心,我知道要怎么做。”

    宁太后定定地看着他:“你知道?”

    李道明答道:“不管淮安郡王想做什么,我都不会阻拦他,这样他就不能谋反。”

    世事哪有这么简单……

    宁太后心中喟然一叹,不过李道明的回答还是让她感到欣慰,同时又有几分难以言表的苦涩。

    她伸手将李道明拉到身边坐下,放缓语气道:“你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平安长大,母后会帮你处理其他的事情,明白吗?还有,今天说的这些话,往后你要藏在心里,不许对任何人说。”

    “嗯,记下了。”

    李道明用力地点头。

    便在这时,殿外响起脚步声,随即苑玉吉的声音传来:“启禀陛下,许相回京了,刚刚抵达北门。”

    宁太后面色微变,旋即高声道:“速召许相入宫,另外将薛相请来。”

    苑玉吉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