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七十年代,夏天走街串巷卖冰棍的人都是用厚厚的棉被将冰棒捂住。

    到了江姜这里,可以没有那么麻烦,她有保温效果巨好的保温铁桶,只要再找木匠打一个能套进去的木桶壳子装装样子,这种粗糙的木工活李旭和李升都能做。

    保险起见,江姜打算先做一桶原味冰淇淋,原料好找,成本也低。

    果然,只要任何东西工业化之后,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眼看糖水铺的准备工作完成一大半,江姜换了身衣服,又用空间里的化妆品将自己乔装打扮了一番后,将房门锁好。

    她又一次回到粮店。

    “这位客官,您需要点什么?”

    见粮店的伙计面色如常,完全没有认出眼前的人就是之前带着儿子女儿过来购买粮食的大顾客,江姜放下心来。

    “小伙子,叫你们掌柜的来,我有一笔大生意要和他谈谈。”

    见江姜衣着不凡,伙计不敢怠慢,当即叫来掌柜。

    “这位夫人,不知你需要多少?”

    粮店偶尔会遇到一些大主顾,掌柜对此驾轻就熟。

    “你们店里二等的大米,面粉,还有各种粗粮分别有多少?”

    听到江姜的问话,粮铺掌柜心中一惊,莫非她要将店里的粮食全都包下来?

    难道是同行?可最近也没什么消息啊。

    “小店有的米面量不大,还得给一些老顾客留下,能给您匀一百石大米,一百石面粉,粗粮三百石。”

    一石是八十公斤,一百六十斤,江姜在心里换算后,对买到的数量不算满意。

    看来还是得抽空去一趟县城,甚至省府才行。

    趁早买,既便宜又不会引人注目。

    几个月的时间,足够粮店掌柜再从另一批地方拉来足够多的粮食了。

    “那就都要了。”

    现在的粮食价格虽说上浮了两成至三成,可还算是十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