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被沈明诚好一通教训,然后又被杨欣数落一番。

    杨欣没接,打开钱包好几千块,说道:“你爸的工资都花不完,你那钱留着娶媳妇吧。”

    “要不,语菡你收着?”

    说完直想抽自己嘴巴,果然,两个女人全都瞪眼。

    就算母亲认同了这个未来媳妇,当着她的面让林语菡管账,纯粹自个找抽。

    沈哲缩缩脖子,一溜烟跑书房去了。

    “反正你们知道我的号码,不用我去,一样能买到合适的。”

    逛街那是绝对不去的,上次陪母亲去新街就受了老罪,现在再加上个林语菡。

    林语菡对各式各样的衣服都感兴趣,要不然也不会喜欢服装设计。

    无论两个女人怎么威逼利诱,沈哲就是坐在椅子上不动弹,无奈只好撇下他一人在家。

    ……

    高考是最近的社会焦点,而高考状元就是焦点中的焦点。

    齐景阳教授的一句话,显然无法浇熄民众的怨念,渐渐开始质疑某些教授的人品。

    这时,湘南教育部门某位公务员匿名在《湘江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高考状元并不杰出》

    文中公布了一份最近几十年,历届各考区状元的职业发展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他们大部分都成了大学教授,甚至有的是博士生导师。还有的进入了职场,占据中高层职位。少部分曾经的高考状元自主创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最让人们惋惜的是95年的一位女生,毕业后选择到米国继续深造,最终自杀,原因不明。

    状元们取得的成就似乎不低,但看到这份数据的民众很是失望。

    远低于他们曾经的心理预期,既然是状元,那就要做的比所有人都要好,否则就令人失望。

    他们都没能在职业生涯也做“状元”,取得赫赫威名。

    状元情结是华夏千年科考制度积累下来的。